智能配电监控管理系统组成架构
智能配电监控管理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管理层(站控层):
- 人机交互界面:提供操作员和系统之间的接口,如电脑或大屏幕显示设备。
- 数据服务器:存储并处理从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决策。
- 应用软件:包括各种数据分析工具、报警管理程序、报表生成器等。
2. 通信层(中间层):
- 通信网络:将现场设备连接到中央控制系统,可能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RS485、GPRS/3G/4G/5G等。
- 通信协议转换器:将不同类型的现场设备数据转换成统一的通信格式,以便于数据交换。
3. 间隔层(现场监控层):
- 智能开关设备:具有遥信、遥测和遥控功能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等。
- 测量仪表:用于监测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电气参数。
- 环境监测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烟雾探测器、视频监控摄像头等,用于监控配电房环境状况。
- 保护继电器:在发生故障时执行保护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 无功优化补偿装置(SVC)和电能谐波滤波装置(APF):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4. 远程终端单元(RTU)或智能终端箱:
- RTU是安装在现场的一种智能电子设备,它能够接收和转发来自现场设备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
- 智能终端箱则包含多个智能模块,可以实现局部区域内的设备管理和控制。
5. 移动应用与云服务:
- 手机APP或Web端: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远程访问手段,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实时查看和管理电力系统状态。
- 云平台:通过互联网接入云端服务,实现大数据分析、远程运维支持等功能。
6. 其他辅助设备:
- 不间断电源(UPS):保证系统在市电异常时仍能正常工作。
- 直流电源:为某些特定设备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
这种层次化的结构使得智能配电监控管理系统既能实现对配电设施的集中监控,又能分散处理大量的现场数据,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配电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以适应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和更高的性能要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p@gdliontech.cn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