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用户配电室智能化运维管理规范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XXXX—XXXX征求意见稿-全文附下载)
目 次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系统建设 ........................................................................... 2
4.1 总体要求 ....................................................................... 2
4.2 系统功能 ....................................................................... 3
4.3 系统架构 ....................................................................... 5
4.4 系统组成 ....................................................................... 6
4.5 数据采集 ....................................................................... 7
4.6 数据传输 ...................................................................... 10
4.7 数据存储 ...................................................................... 10
4.8 系统指标 ...................................................................... 10
5 运维管理 .......................................................................... 10
5.1 运维范围 ...................................................................... 10
5.2 运维方式 ...................................................................... 10
5.3 智能运维中心监管要求 .......................................................... 11
5.4 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基本要求 ............................................ 11
5.5 智能配电室运维要求 ............................................................ 12
5.6 智能配电室操作、检修试验要求 .................................................. 13
5.7 其他要求 ...................................................................... 13
5.8 系统维护要求 .................................................................. 13
本文件按照 GB/T 1.1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并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 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四川省电力企业协会、川开电气有限公司、四川万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赛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送变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华宇电力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易云平、廖强、任子春、刘世旭、迟景华、杨忠汶、郭永、伍飞,许卫、刘洪(名单待定)。
本文件发布情况为:本次为首次发布。
四川省用户配电室智能化运维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用户配电室智能化建设和运维的内容、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用户产权电力用户配电室的智能化系统建设、验收、评估,以及电力用户配电室的智能化运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6859 电独家Kaiyun登陆界面 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GB 26860 电独家Kaiyun登陆界面 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GB 26861 电独家Kaiyun登陆界面 全工作规程高压试验室部分
GB/T 37025 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
GB/T 35031.2-2018 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 第2部分:主站功能规范
GB/T 31960.9 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第9部分:系统检验规范
GB/T 31989 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
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995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Q/CSG 1206007 电力设备检修试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用户配电室 User power distribution room
用户配电室,指用户自有产权的电力配电室。
3.2
智能配电室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room
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变配电设备及环境实时运行状态监控、电量监测、温度监测、环境监测、视频监测、诊断预警、故障报警、事件记录、曲线记录、电量分析、电量平衡、网损计算、负荷预测、负荷管理、需求响应、辅助服务、工单管理、台帐管理等功能的配电室。
3.3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monitoring system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是指配电室内高压配电设备、低压配电设备、直流电源设备、配电箱(柜)制造厂家各自集成的设备智能化软硬件系统,是实现配网设备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开云app官方客户端 。
其中应包含边缘智能网关系统负责对各配电设备安装的传感器数据进行通讯采集、边缘计算、通讯上传。用户可在配电设备上选装触摸屏,对本配电室所有或部分电气设备运行状态以图形方式呈现,实现配电室内边缘计算和小范围集中监控。边缘智能网关可以接受平台端下发的指令,实现平台层与设备的联动。
3.4
智能运维平台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latform
为实现管辖范围内大量智能配电室设备及环境数据集中管理、运维数据集中分析、设备故障全局呈现、运维任务集中调度、区域负荷集中管理、巡检抢修统一安排的物联网运维管理平台,为实现智能配电室电力系统的透明、高效、安全运行为运营目标,为用户达成智能运维和节能降耗为管理目标,实现配电室“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全生命周期运维模式。
3.5
采集层 Acquisition layer
采集层主要利用安装在成套开关设备及配电室内的各种电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摄像头、智能终端设备、通讯模块、通讯管理机、交换机、边缘智能网关等实现信息的采集、识别、传输、汇聚和计算。
3.6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主要实现电力物联网中各类信息在采集层与平台层间广域范围内的信息传输。主要采用以太网、4G、5G 等有线或无线的网络通讯技术。
3.7
平台层 Platform layer
平台层是大量用户配电系统数据信息统一管理的软件平台,包括 IaaS 基础设施服务、PaaS 平台服务、SaaS 软件应用服务、DaaS 数据管理服务。负责对配电室运行数据进行存储、计算、清理和展示,同时可通过自定义的阀值设定,对设备或装置进行报警及预警。平台层可以部署在云端以公有云方式运行,也可以单独部署在本地端以私有云方式运行。
4 系统建设
4.1 总体要求
4.1.1 先进性
应使用当前较为先进的方法、产品及技术,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4.1.2 可靠性
系统及设备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容错性,可长时间稳定运行;系统应确保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等过程的准确和可靠。
4.1.3 安全性
系统应确保用户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安全,按照不同用户对安全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安全等级保护,确保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均受到保护。
4.1.4 易用性
人机界面应足够人性化,使用逻辑清晰,交互简单易用,操作方便。
4.1.5 智能化
宜充分采用智能化技术,尽量减少人工操作。
4.1.6 绿色节能
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尽量降低用电量,提升用电效率,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运维成本。
4.1.7 可扩展性
适应技术发展趋势,系统的软、硬件都具备可扩展性,包括业务功能的增加,系统升级以及系统扩
容等;系统配置和设计容量具有合理冗余,符合扩展需要。
4.1.8 开放性
系统支持与其他信息系统交换数据,包括从其他信息系统获取数据,以及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接口。
4.2 系统功能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和智能运维平台作为实现配电室透明、高效、安全运维的重要系统工具,应具备以下功能。其中损耗分析、功率因素分析、需量分析、负荷管理、虚拟电厂为推荐功能。
4.2.1 运行监控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和智能运维平台应具备运行监控功能,对配电室内设备运行状态、运行参数和配电室运行环境情况进行监测,电力用户可通过客户端实时了解配电室运行状况,系统运行监控应满足下列要求:
以一次系统图的形式实时全局动态显示所监控的电气设备的关键状态信息、电气参数和温度信息。 点击对应回路,用户可以查看该回路更加具体的详细信息,包括总用电量、谐波含量、关键位置视频图像、红外图像、断路器特性数据、局放数据等信息,详细信息为推荐功能,具体按配电系统重要度选配。
对于部分具备电动操作的回路,按照运维流程和权限,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远程遥控操作。遥控功能为推荐,具体按照需求选配。
4.2.2 网络通信状态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和智能运维平台应具备系统网络通信状态页面,体现系统各设备间通信协议及组网连接方式,并通过不同的颜色实时显示各设备的正常或故障通信状态,图中设备可抽象表达但应标注编号和名称,不同的通信总线应用不同颜色和线型表示。
4.2.3 预警和报警记录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和智能运维平台应显示并记录监控设备的故障预警和报警信息,如断路器保护跳闸、温升超限、负载过负荷等信息。信息内容应包含故障位置、故障信息、故障触发值、故障类型(预警、报警)、故障重要度(轻微、一般、严重)、发生时间、恢复时间,报警和预警记录保存的条数和以客户需求为准。
4.2.4 事件记录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和智能运维平台应记录配电设备运行过程的主要事件,比如:断路器分合闸、遥控权限切换、遥控指令下发、参数修改等信息。事件信息内容应当包括事件信息、事件类型、发生时间。
系统记录保存的条数和以客户需求为准。
4.2.5 工单管理
智能运维平台应具备工单功能,工单包含故障工单、巡检工单、保养工单,用于运维任务的安排及跟踪闭环。对于严重的故障系统可自动触发生成故障工单,运维管理人员也可以人工创建工单,安排给对应的运维实施人员按工单要求处理问题。系统可根据预先设定配电室的巡检及保养周期,生成巡检任务和保养任务工单,对应的运维人员按照工单内容完成巡检及保养,并将结果以文字、照片、报告等形式进行工单闭环。工单原则上应在配电设备全生命周期保留,对于不重要的配电室,可保留3~5年,具体以客户需求为准。
4.2.6 报表统计
智能运维平台应具备报表管理功能,报表可以对周期时间段内(日、月、季度、年)的负荷曲线数据、用电量数据、预警数据、报警数据、工单数据进行查询、下载。报表应支持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4.2.7 损耗分析
智能运维平台宜具备系统损耗分析功能,展示系统运行过程各线路、设备的损耗电量(进线电量-出线电量)。
4.2.8 功率因数分析
智能运维平台应具备功率因数、有功电量、无功电量显示功能,宜具备分析和记录系统低于考核功率因数点的时间段。
4.2.9 需量分析
智能运维平台宜具备最大需量分析功能,可以统计一定时间段内系统的最大需量值及时间段,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当月最大需量,并通过分析建议用户选择更优的容需缴费方式。
4.2.10 负荷管理
平台宜具备负荷管理功能,平台可以根据变压器负载率或第三方功率调度指令自动降低或切除不重要的三级负荷(如广告照明、空调机组、电动车充电桩),将供电区域范围内的负荷限制在特定的功率范围内,实现需求侧响应,协助完成极端环境下限电的操作,直到恢复条件满足时自动恢复限制负荷。
园区宜在建设初期将负荷进行分类,可以将限制或切除的负荷采用带电动操作的总开关实施控制或电力电子技术进行功率限制。
4.2.11 虚拟电厂
配电区域范围内若具备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电动车充电放系统,宜将此类负荷采用微电网控制技术进行协调管理,可接收能源调度指令,确保协同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4.2.12 参数设置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和智能运维平台应具有参数设置功能,可以设置系统的运行模式、报警阀值、峰谷时段、电费价格、负荷管理、虚拟电厂等参数,便于不同负荷及条件状态下修改运行模式及自动执行分析运行策略。
断路器的保护参数不推荐远程设置,在需要自适应保护参数的情况下可以酌情考虑。
4.2.13 数据导出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和智能运维应具有数据导出功能,将配电室内监测的数据曲线按设定时段单项、分组或报表的形式导出,便于线下分析及替代人工抄表。
4.2.14 账号和权限管理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和智能运维平台应当进行账号和权限管理。不同的登录账号对应不同的权限,不登录系统就只有查看功能,一般权限用户登录具有操作功能,管理权限用户登录才能进行参数设置或修改系统。
4.2.15 帮助信息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和智能运维平台应该显示帮助信息,比如系统中关键符号、颜色变化所代表的意义、不同账户的权限、使用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4.3 系统架构
智能配电及运维系统是电力用户配电室信息感知、传输、存储、处理、业务应用及展示的完整应用系统,系统架构至少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采集层、传输层、平台层,详见图 1(系统架构)。
数据服务器负责对接入数据进行持久化存储和实时处理; 根据应用场景和规模不同,平台层服务可以采用服务器集群部署,也可以采用单机部署;
4.4 系统组成
采集层由安装于配电室内的高低压开关柜、配电变压器、低压开关柜、直流电源柜、配电箱(柜)、储能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充电系统及配电室内的环境监控系统等组成。各系统相对独立,分别由不同的智能网关将各系统数据进行汇总采集和边缘计算。配电设备宜就地配置智能配电监控系统,通常采用工业触摸屏或一体机作为人机界面,与智能网关进行通讯,并以图形及表格的形式呈现配电系统运行状态。
智能网关应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技术将数据上传至智能运维平台,接入平台的物联网通讯协议须采用智能运维平台接入服务器所支持的协议。
智能运维平台层包含应用接入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组成,将园区或区域范围内所有的配电室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应用应当具备数据接入、数据转换、数据清洗、数据计算、数据分析、数据存储、数据展示等处理功能,以实现对智能配电室内部设备进行数字化运行监测和调度控制的功能,服务器支持Web和APP等客户端访问。
为方便未来新型电力系统源网互动,负荷管理、虚拟电厂等功能应用,智能运维平台宜采用公有云部署,对于数据敏感度高或配电室安全级别较高的客户也可以采用私有云本地部署。
4.5 数据采集
4.5.1 配电室数据采集要求
a) 高压系统应优先从智能操控装置或多功能仪表读取电量及状态数据,在可确保数据安全分区的情况下可以从微机保护读取电量及状态数据,断路器特性监测、红外视频、温度湿度等数据可以从对应的监测装置直接读取。
b) 低压系统进线、无功补偿、重要负荷馈线应设置数据采集装置;为实现配电室全面数字化功能一般馈线推荐安装多功能配电采集装置。
c) 配电变压器应设置电气参数采集装置。
d) 直流站用电源应设置电气参数及运行状态采集装置。
e) 备用电源应设置电气参数及运行状态采集装置。
f) 末端配电箱(柜)、密集母线、电缆宜设置电气参数及运行状态采集装置。
g) 配电室辅助系统应设置状态、环境及视频采集装置。
4.5.2 高压配电系统数据采集和设备要求
4.5.3 低压配电系统数据采集和设备要求
4.5.4 配电变压器数据采集和设备要求
4.5.5 直流站用电源设备数据采集和设备要求
4.5.6 备用电源设备数据采集和设备要求
4.5.7 配电室内环境数据采集和设备要求
4.5.8 配电室内视频信息采集要求
配电室视频信息应覆盖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变压器、直流屏、电池室、发电机室等所有场景;
视频数据宜本地存储,存储时间不少于7×24小时;
智能运维平台可以远程调用本地实时及历史视频数据;
4.5.9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控制电源要求
配电室监控系统控制电源宜采用可靠的不间断电源如直流屏直流电源、UPS交流电源,若无法实现不间断供电时,应采用双路电源经开关电源整流为DC24V后并联为系统供电;
采用UPS电源供电时,UPS的容量应大于所有控制设备负荷总容量的1.2~1.5倍,电池能够支撑应急供电的时间不低于0.5小时。
4.6 数据传输
采集层的数据传输应以开放的通信协议为主(比如:Modbus-RTU、Modbus-TCP、MQTT等)。
传输层的数据传输宜采用高速率有线以太网或者无线通讯技术方式组网,所采用的协议应尽量采用开放、标准的通信协议,避免专有通信协议。
运维数据传输过程应加密,加密方式须采用常见的、通用的、安全级别较高的加密算法或数字证书的支持,从而保证网络通信的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安全性、高效性。
智能网关上传至平台的数据应具有断点续传功能,能够存储不低于48小时设备运行的历史数据。确保智能网关与平台层的通信中断时能够将数据存储在网关本地,待通信恢复以后自动上传通信中断时段的数据。
通讯安全技术要求遵照GB/T 37025 《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的要求执行。
4.7 数据存储
平台层数据库须有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避免数据被轻易篡改的措施。
平台层历史数据存储时间不低于5年,对于有条件的用户也可以全生命周期内保持历史数据。
对于敏感、机密数据,必须提供常见的、通用的、安全的数据加密和脱敏策略。
对于关键数据需提供安全、可靠、完善的数据备份恢复机制,防止主数据被破坏后无法恢复。
4.8 系统指标
系统指标按照文件GB∕T 35031.2-2018 《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 第2部分:主站功能规范》中表2性能指标要求执行。
系统指标的检验规范按照文件GB/T 31960.9 《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第9部分:系统检验规范》中的规定执行。
5 运维管理
5.1 运维范围
电力用户自有产权配电室(包括箱式变电站、柱上变压器等)。
5.2 运维方式
用户配电室的智能化运维工作可自行实施或委托第三方实施及管理,委托管理采用线上智能运维中心+线下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方式。
用户配电室智能运维系统应由智能运维中心和线下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构成,以智能运维平台为依托,结合互联网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等,借助手机 APP、电脑 WEB 或平台中心大屏,连通线下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安全、节能、高效的智能用电管理,实现大数据实时联通,实现“线上+线下”的服务闭环。
智能运维中心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采用“集控+App+Web”,运用全面感知电力用户配电设施“数据采集+实时监控+自动告警+数据分析量化+应急抢修”等技术手段,通过浏览器及客户端,向用户提供云服务,随时随地查阅和监测设备、设施运行状态、实时能耗信息;同时,通过“线上监控+线下维护”的业务形态,实时数据及信息推送,通过运维平台及移动 APP 对现场服务进行全程调度和质量监控,将“被动抢修”变为“主动运维”,真正构建电力用户供配电系统“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采用线下服务模式,依托平台自有或签约合作的线下配电室驻点值班人员、专业应急抢修公司、运维单位、队伍或人员,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对用户配电室设备、设施开展日常巡检、检修、应急响应、事故处理等现场处理工作。
5.3 智能运维中心监管要求
5.3.1 24 小时远程集中化专业值班,不间断对配电室设备运行状态、运行参数、电能质量、统计报表和运行环境实时在线自动化监测并实现报警监控与处理,电力用户可通过客户端随时随地获取配电设施的运行状况和用电情况的运行数据化分析,现场自动化巡检。智能运维平台应满足下列要求:
5.3.1.1 通过传感器、智能仪表和模块实现对电力用户配电设备、设施的主要运行状态、设备信息等实时监测和测量(遥测),并通过传输模块及远程传输软件将收集的用户数据远程传输到线上智能运维平台(遥信),通过大数据平台,可开展能效管理、资产管理,为配电室安全运行、故障诊断、状态预警、能效改善提供智能分析。
5.3.1.2 智能运维中心应有专业人员 24 小时值班,对上传的用户数据进行运行监测、分析,对预报警事件处理,对突发事件调度指挥,定期给出高低压配电室运行报告,消除安全隐患和经济运行建议,提供节能改造的技术开云app官方客户端 ;通过提供更具经济型和安全性的用电建议,达到状态预警、节约用电成本、降低电气设备故障率和能效改善的目的。
5.3.1.3 平台应具备报表管理,用户可通过报表管理功能对负荷数据、电量数据、预警数据、报警数据进行查询、下载和打印。用户数据可以选择存储云端,并同时在客户端及平台本地提供硬盘数据存储,保证用户数据的最大安全,防止数据丢失。
5.3.1.4 智能运维中心应支持对监测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并提供多样化的展现形式。
5.3.1.5 发现运行管理数据达到或超过阀值时,应做好记录;宜优先应用远程智能维护功能,必要时通知运维人员加强现场巡视和维护保养。
5.3.1.6 负责对用户配电室的信息通道进行流量及运行监测。
5.4 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基本要求
5.4.1 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接受智能运维中心的指挥,全天候管理配电室运维服务并提供一站式服务,包含巡视管理、缺陷管理、隐患管理、标准化运维管理、运行分析、设备管理、资料管理和人员培训、日常倒闸操作、定期抄表、事故处理、设备巡检、维护保养、维修消缺、检测试验、日常安全管理、电气安全标识建立、档案建立、技术咨询等。
5.4.2 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建立值班制度与交接班制度,实行 24 小时实时响应机制和应急机制。监控平台实时将故障点直接推送给抢修人员,抢修人员快速锁定故障位置;智能运维平台远程作业指导,提升现场作业水平和故障应急响应能力。
5.4.3 制定周期运维计划,定期开展设备状态评价,分析运维对象的运行、管理情况,找出影响安全、经济运行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薄弱环节,提出实现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措施,根据日常实施作业及设备状态评价信息,形成周期运维报告。
5.4.4 运维作业许可审批,宜推广使用移动巡检 APP,运检作业人员、两票(工作票、操作票)签发人、许可人应能利用手机正确使用管理模块相关功能,直接登录智能运维平台,填写运检作业申请,实现业务分析、故障判断与处理,提升许可审批效率。
5.4.5 智能运维操作队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5.4.5.1 定期巡视:定期开展日常巡视、检查、维护。
5.4.5.2 日常停送电:24 小时提供对电气设备设施进行日常停送电操作。
5.4.5.3 配电室清洁:定期对配电室的内部环境进行清扫。
5.4.5.4 安全培训:根据客户要求,开展安全用电知识等的安全培训。
5.4.5.5 运行月报:建立设备技术档案,每月向用户提交运行报告。
5.4.5.6 年度维护:每年停电对电气设备进行一次维护和检修。
5.5 智能配电室运维要求
5.5.1 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应根据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智能测控管理终端、环境采集单元、设备状态采集单元、电气测控保护单元、视频监控单元和通信设备单元等编制相应操作手册,包含使用说明、现场实操、功能投退、常见异常处、报警处置等内容。
5.5.2 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应建立智能配电室的智能化设备的日常维护计划,按期开展日常维护,确保智能化设备正常运行。
5.5.3 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通过在线监测数据及时、动态地了解和掌握各类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对监控数据巡视,分析采集数据,监控到设备故障缺陷时,应迅速、准确对网络议程信号做出初步分析判断,根据情况通知运维操作队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启动相应的缺陷处理流程。
5.5.4 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应每天对在线监测异常数据进行现场核对和处理,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数据排查、分析总结并完成现场整改工作,确保在线监测数据正常。对于频繁出现的异常和报警在线监测数据,应开展专题分析,确定原因,并开展专项整改工作。
5.5.5 对于智能配电室的在线监测数据的异常和报警,运维单位应根据缺陷的级别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和应急措施,及时做好现场的处置工作。
5.5.6 智能配电室的周期性巡视分为在线监测和和现场巡视,巡视周期详见下表。
5.6 智能配电室操作、检修试验要求
5.6.1 智能配电室人员应相对固定,平台值班人员应取得合格有效的相关岗位资格证书,运维人员应取得合格有效的电工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管辖配电室参与供电部门调度管辖的,值班人员还应取得供电部门调度操作相关资格证书并在供电部门备案。
5.6.2 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应严格按照行业、电网有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管理要求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规范配电自动化主站的权限管理,加强对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远方维护诊断端口的管理,严禁非授权的操作或运行维护行为。
5.6.3 倒闸操作前,必须核对智能配电室所设备的状态,对影响操作的智能化设备进行相应处理,例如调整自动化开关的保护定值、退出自动化开关重合闸、退出门禁报警、退出视屏监控报警等。
5.6.4 智能运维操作队(或工作站)应建立智能配电室的专业检修试验班组。
5.6.5 智能化设备投运前,必须进行调试和试验,由专业检修试验班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5.6.6 智能化设备试验周期按照《电力设备检修试验规程》(Q/CSG 1206007)执行,对于实现在线监测的主设备,可依据设备的健康度延长试验定检周期。
5.7 其他要求
智能配电室安全管理、安全工器具管理、消防与保卫、安全保卫、辅助设施的管理等活动必须严格执行 DL/T 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995《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GB/T-31989《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GB26859《电独家Kaiyun登陆界面 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GB26860《电独家Kaiyun登陆界面 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26861《电独家Kaiyun登陆界面 全工作规程高压试验室部分》等规范的要求。
5.8 系统维护要求
5.8.1 数据维护:宜定期备份相关的数据信息,以保证能查看或恢复某一时间节点数据档案信息;重大更新调整时,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当电力用户配电室的配电设备变更后,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智能运维系统相关信息与实际设备状态一致,并及时修订数据库的记录,与智能运维系统、运行资料等保持一致。
5.8.2 软件版本维护:宜实施系统版本的统一管理,系统版本宜有相应的标识,包括版本号、校验码及生成时间、简要清晰的功能说明及使用说明等,现场运行的智能运维系统版本应与版本库中保持一致。
智能运维系统升级时,运维监控应配合做好系统升级工作,并做好升级后的维护工作。
5.8.3 系统巡检
应对智能运维系统定期巡检,确保系统功能运行正常,巡检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服务器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b) 服务器系统内存使用情况; c) 通讯网络带宽负载情况; d) 服务器系统运行日志分析。
(完)
AD:独家Kaiyun登陆界面 科技配电室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面向全国诚邀合作、欢迎咨询合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xp@gdliontech.cn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